找到相关内容1446篇,用时1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如本法师答: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佛应修何因才能得此果报?

      如本法师答: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佛等号称为圣,是已出离三界的圣者,声闻应修圣谛(巴利语ariyasacca)才能成就声闻之果。缘觉应修十二因缘(梵语dvadasangapratitya-samutpada)才能成熟缘觉之果。菩萨是已发过菩提心(梵语bodhicitta)的行者,正处于行六度法门中,其果位有十信、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、等觉等五十一个阶位菩萨。十信是外凡位,十住、十行、十回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0295612060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佛教何谓“一切法不空,无道无果”?

      如本法师答:圣教所阐明的道理,无不广谈诸法无自性空,无自性空即是诸法自性,正见诸法空性,是转凡入圣的必经通途,修道者不与空性相应,即是没有沾上出世圣果的边缘。   大般若经云:“如来觉一切法毕竟空寂,证大菩提,随顺世间假立名字,故称为佛,非为实有,若有若无,不可得故。”   大般若经云:“如来一切诸法,毕竟空故,不生不灭,不染不净;如圣谛(巴利语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4355012290.html
  • 澳洲中天寺举行英文共修佛学禅修课程

      2008年6月29日,澳洲人士逾200人来到澳大利亚中天寺参加各项佛学禅修活动,此次活动以英文共修佛学禅修课程为主。   禅修班80人,中天寺住持觉善法师在禅堂带领八段锦、慢步经行、禅坐指导。英文共修会28人,妙来法师在圆通宝殿带领讽诵英文心经、祈愿文、禅坐与三皈依回向。英文基础佛学班45人,Ms Elaine在海会堂介绍佛教、讲解因缘果报、圣谛、八正道、三皈依、五戒与佛教的正确态度等...

    佚名

    |禅修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07/10053525901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佛应修何因才能得此果报?

    如本法师答: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佛等号称为圣,是已出离三界的圣者,声闻应修圣谛(巴利语ariyasacca)才能成就声闻之果。缘觉应修十二因缘才能成熟缘觉之果。菩萨是已发过菩提心的行者,正处于行六度法门中,其果位有十信、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、等觉等五十一个阶位菩萨。十信是外凡位,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是三贤位菩萨,属于内凡位,初地至十地菩萨是已证得法身,故称十地为法身大士。 等觉菩萨者,行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12/16131394763.html
  • 佛陀是悲观主义者?

    有逻辑道理:佛陀的教导充满了苦,丝毫没有快乐。 几年之后,我自己了解到圣谛的真正意涵,同时也对当年的缺乏智慧感到羞愧。其实,佛陀是以有系统的方式来解说生命的圣谛,而帮助我了解到这些意涵的就是内...苦的断灭究竟是什么?那就是净化心的直接结果--亲证涅盘(nirvana)。苦、苦的起因、灭苦及灭苦之道就称为苦的圣谛,而佛陀教导的最终目的就是灭除所有的痛苦。 圣谛的灭苦之道可分四个层面来说明: ...

    葛印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85043296.html
  • 念处法门(一)

    老少,那这种方法,就是值得我们去采行。   (2)凡合乎圣谛原理的修行方法,即为有法次法向的修行法──释迦牟尼佛证道以后,第一个去找的是当年跟他共同修行约五比丘,然后他第一次说法就是说圣谛。五比丘听他讲完圣谛以后,就开悟见法。可见圣谛是佛法的根本原理,我们甚至可以从后来的经典,发现它们对圣谛各有不同的开展。可能有的比较强调“苦”,有的比较强调“集&...

    林武瑞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74151730.html
  • 生命之轮的来源及象征意义

    人们更直观地了解三界及超越内涵,佛陀让弟子将其绘成图案,供人们观视、思考,这就是著名的“五趣轮回图”。虽然只是一副图画,但却可以说是整个三界的缩影,一切有关三界的内涵都包括在里面,甚至苦集灭道圣谛及...画像。并根据佛陀的指示,在佛陀画像的下面,绘制了象征三界轮回及圣谛、十二因缘教法的五趣轮回图。  优填王收到画像后,瞻礼佛陀的同时,认真思考禅修了五趣轮回图及图上的诗偈,由于佛陀的加持及自己的善业因缘...

    喜饶嘉措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1491677174.html
  • 见 法

    疑、戒禁取见)之垢。   见法:见圣谛(苦.集.灭.道)。   得法:获得第一沙门果(初果、预流果)。   知法:了知自证预流果。   入法:不观他面、不看他口,不为一切他论(外道.邪说.世间哲学)所动摇。   度诸疑惑:于自所证的法(涅槃)无惑,于他(别的圣者)所证无疑。   不由于他:有信心宣说圣谛,不依赖他缘。   无所畏:于自所证的法,无畏惧于被诘问。   (参考《瑜伽...

    明法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42252515.html
  • 帕奥禅师答:为什么佛陀不在一开始时就教导所有弟子发愿成佛,以便人人平等,没有佛陀、辟支佛、阿罗汉等的差别?

    法与领悟圣谛的观智相应;有些无常、苦、无我的法不与领悟圣谛的观智相应。有些无常、苦、无我的法与一切知智相应;有些无常、苦、无我的法与上首弟子觉智相应;有些无常、苦、无我的法与大弟子觉智相应;有些...

    帕奥禅师

    帕奥禅师心、佛、众生差别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10/09062592858.html
  • 《阿含经》的成佛之道

    《阿含经》的成佛之道  林崇安(1997)  《阿含经》中所揭示出来的正道,不是只拘于声闻道而已,例如,在《杂阿含三九三经》中,释尊说:  一、「三结尽,得须陀洹,一切当知圣谛。」(三结是戒禁取、疑、身见三种烦恼。一个人如果灭尽了戒禁取、疑、身见这三种烦恼,就证得须陀洹的果位,他如实知道圣谛)  二、「若三结尽、贪恚痴薄,得斯陀含,彼一切皆于圣谛如实知故。」(一个人如果灭尽三结而且贪嗔痴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3147815.html